基辅战役70万苏军如何被围?莫德尔凭什么成为"扎紧口袋"的人?(基辅战役德军100万苏军87万)

三毛 168

基辅战役70万苏军如何被围?莫德尔凭什么成为

一,基辅战役70万苏军如何被围?莫德尔凭什么成为"扎紧口袋"的人?

基辅战役时期,莫德尔是德军第3装甲师的师长,该师隶属于古德里安第2装甲集群辖下的第24装甲军,当时第2装甲集群拥有第24和47两个装甲军,他们将在这场庞大的钳形攻势中担任北钳,相应的在南面的克莱斯特第1装甲集群将作为右钳,两支快速部队将在基辅的东面会师,从而包围住基辅地区的大部分苏军。莫德尔的第3装甲师在这次战役中表现优秀,成为古德里安装甲集群中推进最快的部队,因而该师也成为了装甲集群的“先锋”,率先和南面的第1装甲集群前锋部队取得了地面联系,对苏军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合围,这是基辅会战最标志性的事件。



莫德尔是战争中后期德军主要的前线指挥官之一,被希特勒称为“我手中最有能力的元帅”,他的成名之战是在担任第9集团军司令时指挥了残酷的勒热夫防御作战,对进攻苏军造成了惊人的损失,是公认的最擅长防御的将领。不过这些都是1942年以后的事情了,在1941年的基辅会战时期,莫德尔还只是一个装甲师的师长,无权在战役、战略级的层面上施加影响,他和他的装甲师受领的任务就是尽可能迅速的突破当面苏军的防线,与南面的第1装甲集群取得联系,完成对基辅苏军的合围。

莫德尔在基辅战役中表现出坚强的进攻毅力和精湛的战术技巧,通过一场漂亮的突袭,第3装甲师成功的突破了防守坚固的苏军防线,然后迅速向后方挺进,完全不顾暴露的侧翼,这也是古德里安所一直要求的,为了支持莫德尔的迅速推进,古德里安将强大的歼击航空兵全部派到第3装甲师的方向上,这大大提高了该师的突破能力以及侧翼的安全程度。在这场快速的进攻作战中,第3装甲师也不可避免的遭受严重的损失,隶属该师的第6装甲团仅剩不到10辆坦克,他们不得不频繁的抗击优势苏军的反击,不过在莫德尔的指挥下,第3装甲师顶住了苏军的反击并坚定的向前进攻,为德军基辅会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我们再来谈一下基辅战役的过程,当时的战略背景是,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在莫斯科方向上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相继在明斯克和斯摩棱斯克附近地域围歼了当面苏军战略集团(明斯克战役基本歼灭了苏军西方面军,斯摩棱斯克战役则再次歼灭了以战略预备队重建的苏军西方面军),而南翼的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则推进速度缓慢,一直没能赶上中央集团军群的推进速度,这样德军在中央方向上便形成一个巨大的突出部,从而对南翼苏军西南方面军的纵深侧后方形成了威胁,加之不久南方集团军群的快速部队迅速渡过了第聂伯河对苏军西南方面军的左翼形成了威胁,这样坚守在基辅的苏军西南方面军便处于德军的三面包围之中,德军陆军总司令部也发现了这一有利的战机,于是命令中央集团军群辖下的第2装甲集群和南方集团军群的第1装甲集群南北对进实施一场钳形攻势,从而包围歼灭整个苏军西南方面军。苏军总参谋部也意识他们在基辅面临的巨大危机,但是斯大林拒绝主动放弃基辅,强令苏军坚守基辅,最终导致了这场大灾难的发生,苏军最强大的一个方面军被德军完整的消灭了,南翼战线也彻底崩溃,德军也得以推进到哈尔科夫甚至更远的罗斯托夫一线,对拥有大量油田的高加索形成了威胁。

二,基辅战役和莫斯科保卫战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德军17个装甲师中有5位师长不是“科班出身”,莫德尔中将就是其中之一。人们并不看好这个戴着单片眼镜,貌似“斯文人”,却又满口粗话的陆军将领,会有什么大的建树。

让人惊讶的是,莫德尔的装甲战斗群战术发挥了重要作用,第3装甲师仅3天就突入苏联纵深165公里,成为古德里安第2装甲集群的“尖刀”。然而,经过2个月冲杀,莫德尔所部的战损也很大,手里只有50辆坦克,但他不以为然。

因为莫斯科近在咫尺,只有300多公里的路程。

随着第一阶段战役的结束,被打懵的苏军损失惨重。这让德军上下对胜利充满着信心,尤其是第3装甲师的官兵,他们跟着莫德尔取得了骄人的战绩,尽管连续作战2个月,但依然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在他们看来,莫斯科将是下一个目标。

就在全师官兵枕戈达旦、跃跃欲试之际,一纸“停止东进”的命令,让官兵们惊诧不已。同样感到疑惑的莫德尔,赶到中央集群司令部一探究竟,让他更觉得不可思议的是,统帅部的目标是南下进攻乌克兰和克里木,歼灭基辅地区的苏军。

这个方案遭到包括莫德尔在内绝大多数将领的反对。他认为,首先,莫斯科是苏联首都,而且就在眼前,应该顺势而为、一鼓作气拿下。全军上下都在期盼攻占莫斯科,争取更大的胜利。换句话说,“气可鼓不可泄”,突然转向会影响士气。

其次,从战术角度,此时不适宜远距离作战。德军经过连续作战,武器装备、后勤补给亟待解决,远距离作战还要面临道路、森林等问题,这都让基辅战役充满了许多不确定性,有些力不从心。总之,胜算不大,不应该打无准备之仗。

更为关键的是,发动基辅战役,势必拖延战争进程。按照部队的现状,赢取乌克兰地区,再赶回斯摩棱斯克,这一来一返的“折腾”,部队是否还有能力继续作战?是否能赶在苏联冬季前解决莫斯科?因此,从战略角度来说,不可取。

当然,军事必须服从政治的需要。按照高层的想法,此时转向乌克兰,从大战略上看,确实拉齐了战线,消除了中央集团军群的侧翼威胁;在经济上,获取乌克兰丰富的粮食资源,是继续战争的保障;在政治上,能迅速瓦解苏联军民的斗志。

巧合的是,斯大林也将目光放在乌克兰,他不顾众人反对,命令坚持。

尽管古德里安带着众人的意见,飞赴“狼穴”试图阻止某人“荒唐的”做法,但在他一意孤行、慷慨陈词的诱惑下,也终于被他滔滔不绝的政治、军事、经济学说所屈服,“先基辅,后莫斯科”的战略被确定下来。

8月24日,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集群开始南下,莫德尔所在的第24摩托化军也开始行动,直指基辅。此刻,第3装甲师的兵力只有战前的45%,好在苏联的秋季天气干燥,路况很好,很适合坦克作战,但对苏联来说,却是一个灾难性的季节。

德军的这一变化,引起了苏军总参谋长朱可夫的注意,他敏锐地发现形势的严重性,提出将西南方面军撤出乌克兰,放弃基辅的建议,但遭到了斯大林的拒绝;朱可夫据理力争、坚持己见,却被解除总参谋长职务,调任预备队方面军总司令。

其实,苏、德双方统帅,两人的想法不谋而合。在斯大林看来,一是,在基辅决战的政治意义远大于军事意义。一旦放弃,大片国土将沦丧,这是任何统帅都承担不起的责任,唯有坚持。同时,这也是向英、美两国表达苏联坚持的决心;

二是,抱有侥幸心理。毕竟在该地区尚有几十万的苏军,尽管没有制空权,但在地面上,苏军多少还是有些战斗力的。更何况,在局部战斗中,苏军也确实取得了胜利,只要布防得当,西南方面军完全有可能坚持到援军赶到,扭转战局。

更重要的是,即使是失败,也可以“以空间换时间”,在广袤的乌克兰地区与德军“缠斗”、拼耗的时候,也为后方扩充防御力量和调集兵力争取难得的时间,并将对手拖入对苏军有利的冬天,最终获取战场主动权。

尽管实力羸弱的苏军,在斯大林的严令下一波一波的攻击,但依然无法阻滞第2装甲集群向南突击的速度。眼看基辅危在旦夕,朱可夫、布琼尼、铁木辛哥、华西列夫斯基等人,纷纷建议放弃基辅,均遭到斯大林的拒绝,他坚持部队进行不断地攻击。

最终,莫德尔成为“扎紧基辅口袋”的人。

面对苏军的反扑,莫德尔的战斗群战术发挥了巨大优势,往往师主力在应对苏军反扑的同时,他派出一、二支装甲战斗群,快速迂回到对手后方,瞬间瓦解苏军的进攻。不过全师只剩30多辆坦克,但他重新整组战斗群后,命令继续前进。

到了9月14日,第3装甲师主力只剩下10辆坦克和不到一个团的兵力。莫德尔依然组织包括两辆Ⅲ号坦克和搭载45名步兵的装甲运兵车在内的突击群,继续推进,终于在当天下午6点与南方集团军群的部队会师,“扎紧了基辅口袋”。

任何一支部队都害怕被包围,包围引发的恐慌不亚于退路被断。被围的苏军武器弹药缺乏、士气低落,情势越来越危机,尽管斯大林撤换了仍在请求撤退的布琼尼元帅的职务,改由铁木辛哥接替,但战局依然没有太大改观。

随着,东线德军两大集团军群在乌克兰完成了“历史性”的会师,德国的舆论界热闹了起来,他们纷纷报道这一重大新闻。一时间,基辅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17日,眼看大势已去的斯大林,发布了撤退命令,但为时已晚。

包围圈中的苏军开始了突围,苏军的第5集团军压向第3装甲师的正面,莫德尔没有慌乱,他将不到一个团的步兵担任防御中坚力量,剩下的10辆坦克分成两个战斗群,部署在防线后方,哪里出现危机,战斗群就出现在那里。

面对如潮的苏军,第3装甲师的防线岌岌可危,官兵们有些恐慌。他照例地大声叫骂道:“现在只需在快要倒塌的房子上,狠狠揣上一脚就行了”。最后,援军赶到,稳固了防线,并开始反击,被包围的苏军也彻底失去了反抗,纷纷投降。

9月26日基辅会战结束,苏联包括西南方面军在内的三个方面军遭到灭顶之灾,损失70万人,其中俘虏就达66.5万人。德军也损失了15万人,其中第3装甲师仅剩一个团的兵力,战损排在德军第二位,但打出了“柏林熊”的威名。

基辅之战,德军获得了巨大胜利,但为此丧失了进攻莫斯科的最佳时机,最终让斯大林“笑到了最后”。回顾历史,苏、德双方统帅的决定没有对错之分,因为军事就是政治的延伸,就是要服从政治的需要。

大家怎么看呢?欢迎讨论和留言。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希特勒的救火队员》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三,基辅战役苏军指挥官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希特勒统帅的纳粹德国军队很快就席卷了中欧、西欧、北欧和巴尔干半岛,1941年,德国控制了欧洲包括法国、波兰、荷兰、挪威等16个国家的人力、物力资源。

而这时的欧洲地区,只有英国在独自和德国意大利的轴心国作战。

在德军横扫欧洲之时,斯大林看到如此强大的德国必然会威胁到苏联的国家安全,便开始着手采取防范德国的系列措施:将苏联的重工业和军工工业有计划地迁移到乌拉尔山以东;与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稳住东方的日本,和日本签署中立条约;建立“东方战线”,增加战略纵深等等。

随着西线战事的顺利进行,只有英国凭借海洋的优势在拼死抵抗,让希特勒感到有机会腾出手来对付东边的大国苏联了,而德国的情报机构对苏联的错误判断,也让希特勒认为苏联是非常容易对付的国家,便开始着手制定入侵苏联的计划,代号巴巴罗萨作战。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下令德军实施“巴巴罗萨”计划,德军以146个师,3580辆坦克,4980架飞机向苏联发起闪电式突然袭击,苏德战争爆发。

入侵德军分为3个集团军群:北方集团军群26个师由勒布元帅指挥,从东普鲁士出发,穿越波罗的海三国,以列宁格勒为目标;中央集团军群49个师由冯·博克元帅指挥,从华沙地区出击,经布列斯特—明斯克—斯摩棱斯克,直取莫斯科;南方集团军群39个师由龙德施泰特元帅指挥,以基辅为目标。

德国三个集团军群的300余万大军分三个方向涌入苏联,很快碾碎了苏联的第一道防线。

7月16日,德中央集团军群古德里安上将的第2装甲兵团攻占了斯摩棱斯克,叩开了通往莫斯科的大门。

正当古德里安等德军官兵踌躇满志地准备杀向莫斯科时,希特勒却决定暂时放弃莫斯科方向的作战,而以乌克兰和列宁格勒为主要目标,希特勒始终认为这两个目标要比莫斯科具有更大的重要性。

这个方案遭到包括莫德尔在内绝大多数德军将领的反对。他认为,莫斯科是苏联首都,而且就在眼前,应该顺势而为、一鼓作气拿下。全军上下都在期盼攻占莫斯科,争取更大的胜利。换句话说,“气可鼓不可泄”,突然转向会影响士气。

希特勒不顾德国将军们的再三劝说,于8月21日发布了第34号训令,坚令古德里安兵团南向,与南方集团军群合作,对基辅附近的苏军进行一个大包围战。

8月25日,德国第一装甲集群夺取了彼得罗夫斯克,第13装甲师度过了第聂伯河。古德里安上将的第二装甲集群,也从斯摩棱斯克南下。莫德尔所在的第24摩托化军也开始行动,直指基辅。

此刻,苏联的秋季天气干燥,路况很好,很适合坦克作战,但对苏联来说,却是一个灾难性的季节。

尽管苏军在斯大林的严令下一波一波的攻击,但依然无法阻滞德军第二装甲集群向南突击的速度。

眼看基辅危在旦夕,朱可夫、布琼尼、铁木辛哥、华西列夫斯基等人,纷纷建议放弃基辅,均遭到斯大林的拒绝,他坚持部队进行不断地攻击。

最终,莫德尔成为“扎紧基辅口袋”的人。 面对苏军的反扑,莫德尔的战斗群战术发挥了巨大优势,往往德军师主力在应对苏军反扑的同时,他派出德军一、二支装甲战斗群,快速迂回到对手后方,瞬间瓦解苏军的进攻。不过德军全师只剩30多辆坦克,但莫德尔重新整组战斗群后,命令继续前进。

到了9月14日,第3装甲师主力只剩下10辆坦克和不到一个团的兵力。莫德尔依然组织包括两辆Ⅲ号坦克和搭载45名步兵的装甲运兵车在内的突击群,继续推进,终于在当天下午6点与南方集团军群的部队会师,“扎紧了基辅口袋”。德军成功包围了基辅。

而斯大林却根本意识不到危险的来临。布琼尼元帅与朱可夫元帅先后建议放弃基辅,让西南方面军后撤重整。但两人却被斯大林解职,由铁木辛哥代替了布琼尼坚守基辅。

苏联西南方面军司令基尔波诺斯上将与铁木辛哥的撤退请求被斯大林再次驳回,西南方面军失去了求生机会。

9月15日黄昏时分,位于包围圈北面的德国第6集团军,用炮击敲响了苏联西南方面军的丧钟。随后该集团军所辖的11个师向基辅方向发起进攻,后德军各部队开始展开向心突击。

在最开始战斗里,苏军顽强的在城郊进行巷战,造成了德军可观的伤亡。德军几乎每个师几乎都阵亡千人以上。

但苏军的损失却更为血腥:光在亚戈京的德国第44步兵师的战线上就发现了1.3万具苏军的尸体。旁边儿的第45步兵师也抓获了1.6万名苏军俘虏。

9月17日,苏军的基尔波诺斯上将终于接到了莫斯科方面同意放弃基辅的命令,但城内的第37集团军已经与方面军司令部失去了联系。

9月19日,苏军炸毁了第聂伯河上所有桥梁,并优先撤走了领导官员。但这依然阻止不了德军的骁兵悍将们。德军第296步兵师的3个步兵团率先从北面攻入基辅。德军的第95步兵师的4个步兵团也从南面攻入城内。

到了9月19日10点,已经合流的德军两个师终于将军旗插上了洛夫拉要塞,基辅宣告陷落。

9月20日苏军西南方面军司令部—布罗瓦雷也被德军第56步兵师占领,6.3万苏军沦为了第6集团军的俘虏。

9月22日,德军第3装甲师和第25摩托化步兵师,也在皮尔亚京西南方的森林歼灭了苏联第5集团军最后的部队,并俘虏了该集团军司令波塔波夫少将。

苏联西南方面军司令基尔波诺斯上将与参谋长图皮科夫少将,被炮弹击中,阵亡在了包围圈内。

战至此时,苏联西南方面军已经只剩下漫山遍野的残骸和一望无际的俘虏与尸体。66.5万苏军成为了德军的阶下囚。布琼尼元帅甚至因为这次惨败而差点儿自杀。

9月26日基辅会战结束,苏联包括西南方面军在内的三个方面军遭到灭顶之灾,近20万人战死,被就达66.5万人。德军虽然也损失了15万人,但德军缴获坦克884辆,火炮3718门,摩托化车辆3500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包围战以德国法西斯的胜利而告终。

如果把目光投向整个东线,那么在1941年这个最黑暗的一年里,总共有299万苏军士兵化作了无名孤

基辅保卫战苏军虽失败但在战役过程中把德军拖了尽一个月时间打乱希特勒原定进攻莫斯科时间布署,为苏联组织防御准备了充足时间为后来莫斯科保卫战胜利奠定基础。

等希特勒再进攻莫斯科时为时已晚,莫斯科方向己经做好了防御准备而且秋季中雨季来临地面泥泞不堪无法行走更可怕的寒冷冬季接踵而来对德军而言那简直是灾难的开始。

因此有人说希特勒中了斯大林圈套,因为当时自从斯摩棱斯克失守斯大林手上己没有多少预备力量可用了。

莫斯科方向苏联防卫空虚几乎是无兵可用,为挽救这危局争取时间,斯大林就抛出 基辅这个好看又好吃诱饵引诱希特勒使其上当,这就解释当时总参谋长朱可夫和西南方面军最高层看到危局请求撤退但斯大林却坚持不同意原因,结果希特勒没扺得住诱惑最后赢得基辅战役胜利却永远失去整个二战战争中一切的说法。

四,基辅被俘苏军

基辅战役70万苏军如何被围?莫德尔凭什么成为“扎紧口袋”的人?二战苏德战争,如果用时势造英雄的话讲,莫德尔是不二人选。而发生在1941年9月份的基辅围歼战,又为莫德尔成为一名优秀的防御战专家打下了基础。让人奇怪的是,在这场战役中莫德尔给人们的印象是能攻善战的主攻将领,可他的成名历史却是在莫斯科战役后的勒热夫-瑟乔夫卡战役。从一定程度上讲,莫德尔在二战中的作战经历,也从另一侧面体现了德军闪击战从胜利走向灭亡的过程。

与古德里安隆美尔和曼施坦因三驾马车相比,莫德尔的成长似乎与他们差了一个档次,但又是后起之秀,原因就在于这三人职务晋升得快。实际上,莫德尔也参加过一战,还在德军总参谋部当过训练局参谋,算得上对闪击战来龙去脉最清楚的人。而在这四人当中,也只有莫德尔参加完了德国发动二战的整个过程,1945年4月21日他走向森林向自己开枪时,距离德国投降只差了半个月。

当希特勒发动二战时,莫德尔还在底层努力,闪击波兰时,他是第4军参谋长,进攻法国时他是第16军参谋长,虽然很敬业,但都是给别人出谋划策,所以在这一时期他不显山不露水,直到1940年11月得到新的任命,当上了第3装甲师师长,成为进攻苏联的第2装甲集群第24装甲军其中一部分。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第3装甲师在古德里安指挥下与第3装甲集群南北夹击,一周占领明斯克,一月拿下斯摩棱斯克,虽然莫德尔的部队和坦克损失严重,但战果却是辉煌的,到8月上旬,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博克元帅和古德里安霍特两个装甲指挥官,已经在为占领莫斯科摩拳擦掌了。

但由于南线战场出现了一个有利战机,希特勒决定暂缓进攻莫斯科,命第2装甲集群增援基辅,第3装甲集群北上增援列宁格勒,准备先打两头然后再集中兵力进攻莫斯科。8月24日,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集群开始南下,莫德尔的第3装甲师成为前锋。

说到这儿,问题就来了,战后人们在总结基辅围歼战时,把莫德尔第3装甲师在9月13日率先与第一装甲集群的汇合,作为基辅包围圈合拢的标志性事件。那么,从莫德尔8月24日开始南下,到9月13日这20天时间里,第3装甲师都做了些什么呢?

原来,7月底当南方集团军群准备对西南方面军展开合围时,苏军总参谋长朱可夫已经敏锐地感到守住基辅风险太大,他建议斯大林应该撤出基辅把重点放在中线莫斯科防御上面。但他的建议迅即被否决,并解除了他的职务下放到预备方面军当司令员。

有些人疑问,斯大林这么做真的是不知道基辅80万苏军有危险吗?实际上,作为经历过内战和十月革命的老指挥员,斯大林当然知道失去西南方面军意味着什么,何况还有西方面军遭遇的重大损失有前车之鉴。但他心里还是有另外一番打算的。

由于战前苏军将最精锐的打击力量都部署在南线乌克兰方向,斯大林认为德军进攻苏联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资源和补给问题,而乌克兰不仅是苏联的粮仓还是战略资源的集散地,所以,他将有指挥经验的老将布琼尼元帅派到了这里坐阵,还把列宁格勒军区司令员基尔波诺斯上将派到基辅接替了朱可夫的司令员一职。

不仅如此,当德军暂缓中路进攻而将重点放在南北两头以后,苏军也及时调整了战术。8月13日,苏军专门组建了布良斯克方面军,目的就是阻止中央集团军群援兵,而当古德里安8月下旬指挥第2装甲集群南下时,斯大林又同时询问布良斯克方面军司令员叶廖缅科和基辅守军指挥官基尔波诺斯,能否阻拦住德军的装甲围攻,得到他俩肯定的回答后,斯大林才放心忙于莫斯科和列宁格勒战场防御的事情。

但古德里安在南下进攻时,耍了个心眼,用一部分装甲部队吸引布良斯克方面军的注意力,而将主要兵力迂回南下,当莫德尔第3装甲师突破叶廖缅科的阻击线后,斯大林第二次询问布良斯克方面军为什么没有阻挡住古德里南下大军,可叶廖缅科坚定地认为他完成了阻击任务,第2装甲集群仍然在与他作战。而当斯大林再次询问基辅苏军能否守住时,基尔波诺斯也回答没有问题。

客观上讲,从8月23日到9月13日这二十天里,苏军是有两次脱险机会,但当时苏军的通信系统已经被破坏,无论是叶廖缅科还是基尔波诺斯都没有完全掌握战场外面的危险形势,这期间他们也确实对德军展开了顽强的阻击,莫德尔13日与第1装甲集群合拢包围圈时,他的装甲师只剩下30多辆坦克,到14日只剩下10多辆坦克和不到一个团的兵力,说明西南方面军对他的阻击也是惨烈的。

那么,这里又出现了新的问题,既然莫德尔手上只剩下这么点兵力和坦克,苏军展开一次反击不就可以将他撵出包围圈吗?实际上,就是这两天不到的时间里,苏军在指挥和组织撤退问题上犯了严重的错误,前线指挥员在打与撤的问题上意志不坚决,加上古德里安的援兵迅速赶到,仅仅十天时间,基辅围歼战结束,苏军损失66.5万人。

基辅围歼战为莫德尔晋升第41装甲军军长打下了基础,此后他参与了莫斯科战役,并在1942年的勒热夫-瑟乔夫卡战役中打出了名气,尤其是在朱可夫发动的“火星行动”中让苏军损失巨大,赢得了“防御大师”的美名。

从上面分析看出,莫德尔之所以能成为扎紧基辅包围圈口袋的人,是与苏军两个方面军的阻击有很大关系。这种合围很大程度上是一次心理和指挥水平的较量,莫德尔只剩下10辆坦克和不到一个团的兵力仍然不计成本的进攻,而苏军还有几十万兵力却当了俘虏,这本身就说明了一些问题。

五,基辅战役苏联俘虏

基辅战役是二战时期苏德战争中一个重要的战役,这场战役之所以非常有名,因为这是历史上最大的合围战,在这场战役过后,德军抓住了60多万苏军士兵。

因为苏德战争爆发后,德军是从北中南三个方向上齐头并进攻打苏联,苏联相对应的,也是在三个方向上有大量的军队与之相抗衡。而在南方的乌克兰,由于基辅的重要性,所以在乌克兰一带驻有大量的军队。而且在北方和中间的苏军被德军打的节节后退之后,南方的军队就处于非常危险的状态,这个时候朱可夫就要求将军队撤出基辅,但是基辅对于苏联的重要性不可不言而喻,所以斯大林固执的要求南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坚守。

希特勒看到如此良机,就调集中央集团军群的很大一部分兵力南下,同南方集团军群合围苏军,而莫德尔在在这次战役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莫德尔当时率领的第三装甲师事实上已经受到了很大的损失,手中只有战前不到一半的兵力。但在接到命令之后,莫德尔率军猛烈进攻,多次打败苏军,最后完成了对西南方面军的合围,最终让包括古德里安在内的诸多名将为之侧目。因为在那种状态下,普通的将领恐怕都会要求修整或者增援,但是莫德尔没有一句抱怨,自始至终不折不扣的坚决执行上头的命令,为战役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当时在看到情况危急的时候,除了朱可夫之外,连布琼尼元帅也强烈要求西南方面军和南方面军撤退。但是斯大林非常的震怒,因为基辅的政治重要性实在是太重要了,所以不能够轻易言退。所以他把布琼尼给撤掉,换上了铁木辛哥元帅,但是依然于事无补,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百万大军被德军装甲部队给合围。西南方面军的全军覆没,确实让德军取得了辉煌的战绩,同时也让斯大林这一方感觉到无比的沮丧,但是也为莫斯科战役赢得了时间,使得斯大林得以有时间扭转整个战局。

我是冰哥聊史论古今,期待您的关注和点评!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 玖梦手游 提供的基辅战役70万苏军如何被围?莫德尔凭什么成为"扎紧口袋"的人?(基辅战役德军100万苏军87万)详细介绍,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折扣手游手游

折扣手游手游

最低折扣游戏盒子

下载游戏折扣

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