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三体里恒星级战舰能承载一个文明的延续?
《三体》里面的恒星际战舰,包括三体舰队的,也包括地球自己的舰队。在书中,两支舰队最后都有一部分人流落太空。三体舰队那些人的下落不明确,而人类的舰队最后的归宿是明确的。具体地说,就是“蓝色空间号”和“万有引力号”这两艘恒星际战舰在发射引力波之后,承载着一千多人驶向茫茫太空,最后成功在太阳系以外的未知所在,建立起四个新世界。
所以,题主说的承载一个文明延续的恒星际战舰,应该就是指人类这两艘战舰。至于说为什么它们能够完成文明延续的任务,我想可以从这些方面去分析:
1.人类建造的恒星际战舰,规模并不小。在人类舰队的全盛时期,也就是两千多艘战舰形成独立于国家之外的实体组织的时期,每一艘战舰都可以说是巨无霸。就拿被章北海劫持出逃的“自然选择号”来说,书中是这样描述的:
这艘太空巨舰,体积相当于三艘二十一世纪海上最大吨位的航空母舰,几乎是一座小城市……
后来在黑暗战役中,“自然选择号”和其他三艘战舰都被“蓝色空间号”消灭了,根据分析,蓝色空间号的体量不会比“自然选择号”小很多,至少抵得上半个“自然选择号”。(详细分析可以看我以前回答的《<三体>中,蓝色空间号攻击自然选择号等战舰后,为什么不选择自然选择号作为星际航行母舰呢?》。)
这种空间规模,承载小单位的社会文明还是可以的。
2.恒星际战舰上的人员数量和质量足够维持文明的基本延续。最后流落太空的人类有多少?书中有明确数字,“蓝色空间号”和“万有引力号”两艘战舰加起来,一共1415人。除了两百多人选择返回注定灭亡的母星外,其余的人都随舰飞向未知的宇宙深处。也就是说,大约一千两百人左右,构成了后来星舰人类新社会的原始一代。
一千两百人可不可以繁衍出一个新文明?我想这个数量还是可以的。
关键在于,不但战舰上各种资源齐全,而且这些人本来都是人类中的精英,各方面素质应都是很高的,包括体能素质、心理素质等等,要适应太空新环境并完成文明承袭的任务,难度也不会很大。
3.战舰上有完善的生态循坏系统,包括冬眠系统,足够维持以千年计的航行。恒星际战舰的设计初衷就是要能够进行恒星际的航行的,那时人类还没有光速飞船,要在距离遥远的恒星际之间航行,时间是相当漫长的,甚至会超过人的一生。所以,舰上必须配置能够让船员的生命力“不断续航”的系统,包括冬眠系统和生态循环系统。
换个角度看,也就相当于恒星际战舰本身就必须能够形成一个封闭的自循环社会,这不就可以进行文明延续了么?
书中最后幸存的两艘战舰是“蓝色空间号”和“万有引力号”。论体量应该是前者占优,因为“万有引力号”是人类经历了一蹶不振的末日之战后才建造的,诞生时间比“蓝色空间号”晚了10年,是当时垂头丧气的人类社会建造的唯一一艘恒星际战舰,本来仅仅是为了安装引力波天线的,所以体量不大。
这一点,从两舰人数对比就能看出来。“蓝色空间号”俘获“万有引力号”之后清点过人数,“蓝色空间号”还是当初黑暗战役胜利后幸存的那1200多人,而“万有引力号”只有100多人。
但是,“万有引力号”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虽然从书中描述来看,这艘不以打仗为目的设计的战舰,虽然除了引力波发射再没有更多的先进技术,但是推进能力并不亚于“蓝色空间号”,所以可以凭借燃料优势,花半个世纪追上“蓝色空间号”。而在这半个世纪的追踪过程中,舰上人员大多在冬眠,书中有对舰上生态维持系统的描写,这里就不细说了。
总之一句话,恒星际战舰可以不配备武器,但是生命和生态维持的装置是必备的。这些必须的装置能维持多久的航行呢?除了“万有引力号”实打实的半个世纪外,从书中对“蓝色空间号”在黑暗战役中歼灭其他四艘战舰后的去向描写,也可一窥端倪:
一小时后,太空陵墓被“蓝色空间”号加速的光芒最后一次照亮,陵墓将以光速的百分之一滑行,几百年后,将在星际尘埃中被减速至光速的千分之零点三,在六万年后到达NH558J2,而在这五万多年前,“蓝色空间”号已经从这里飞向下一个星系。
也就是说,“蓝色空间号”预计会先到NH558J2补充燃料,然后再飞向新的星系。而飞向NH558J2的过程,预计也要几千年接近一万年的时间。显然,舰上的生态循环和冬眠系统足够让人员度过这么漫长的航程,才可能作出这样的飞行规划。
要知道,“蓝色空间号”从其他战舰上掠夺的只是燃料和发动机关键配件,维生和循环系统这些无法加装,只能用自己的。换言之,一艘恒星际战舰上的生命循环和冬眠系统,标配就是可以使用几千年甚至上万年的。
这已经足够成为繁衍和延续文明的基础保障。
4.“蓝色空间号”上配置的武器应该足够对付正常状态下的恒星际远航。诚然,漫长的恒星际航行过程中,难免有危险和变数,但是只要不是“人为”的危险,一般还是可以避免的。而根据黑暗森林法则,除非是很强悍的文明,宇宙中的文明正常来说应该都会躲起来的,所以“蓝色空间号”遭遇伏击的可能性不大。已经谙晓黑暗森林法则的“蓝色空间号”,当然也会小心翼翼地做好躲藏工作,这又减少了遭遇打击的几率。
退一步说,就算碰上一些小概率的意外,比如陨石什么的,以“蓝色空间号”上配置的武器,应该也不难解决。要知道作为全盛时期的人类专门对迎战三体人而建造的恒星际战舰,“蓝色空间号”上面可是什么次声波氢弹、高能伽马射线激光、电磁动能弹等等,应有尽有。虽说碰到水滴这样的黑科技只会被秒成渣渣,但一般情况下,为茫茫太空中漫漫远行保驾护航,应该还是有信心的。
“万有引力号”呢,虽然没配置什么大杀伤力武器,但是跟着全副披挂又从其他四艘战舰那里获得加强版武装的“蓝色空间号”,安全还是有保障的。
剩下的就是在漫长航行中生存下来、繁衍下去,让文明延续了。
5.恒星际航行本身就是一个加速度“进化”的过程,只要存活下来,人类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出新文明是必然的。经过黑暗战役的“自相残杀”,幸存下来的人们不但拥有全部资源,大大扩展了恒星际航行中的生存几率,而且在心理上完成了从地球人类变成星舰人类的蜕变。简单地说,就是把道德关迈过去了。
抛弃了旧有的人类道德,就可以用空杯心态迎接新知识、新观念。实践出真知,在太空航行的过程中,战舰上的人们必然会迅速了解和认知真实的太空环境,并发展创造出适应新环境的新准则。要知道那些都是人类精英,智商和研究的资源都不缺,理论上自然会很快融入太空新环境,开足马力迈进星舰时代。
后来人类不但开发出四个新世界,而且还派出光速飞船进行宇宙末日的飞行探索,可见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上,脱胎于地球人类的星舰人类已经完全适应了太空生活,成了一个和地球人类完全不同的新族群。
6.综上所综:恒星级战舰作为孵化星舰文明新人类的“诺亚方舟”,条件是具备的。当然,恒星际航行中充满未知危险,连实力碾压人类的三体舰队下场都不乐观。作者虽然给人类的恒星际战舰设置了各种符合孵化新文明的条件,但客观地说,要成功还得靠运气。
而运气这种东西,就全凭作者大大的喜好了。很显然,刘慈欣没有让两艘战舰上的人也跟留在太阳系的人一样覆灭,也没有让他们和三体舰队一样下落不明,这就体现了作者的慈悲和对人类的爱。总有人说《三体》思想阴暗,甚至有说作者反人类的,我都不同意。在我看来,作者其实爱死人类了。要不然,怎么会在宇宙这么冷酷、人类如此作死的情况下,作者的笔下依然给人类留下了星舰人类这一支充满温暖的火种呢?
以上是头条号“海阔天空诗酒花”的回答。欢迎在今日头条APP关注“海阔天空诗酒花”,图文、问答、视频,海阔天空随便聊。
二,三体太空舰队恒星级战舰
所谓三体恒星际战舰,是指三体第一舰队,总数量一千艘。每艘战舰多少人呢?
三体人都有脱水的本领,这是地球人没有的。所以三体人没有必要采用冬眠方式,直接脱水。脱水后整个身体变为一张薄皮,可以几十张人皮叠在一起,只占很少空间,还节省能源节省资源。所以一艘战舰可以携带很多人员。但是由于第一舰队主要任务还不是移民,只是要占领太阳系。所以人员也不会太多,主要是战斗人员和技术人员。启程时留下少部分值班人员,其余全部脱水。然后轮流苏醒值班即可。
一艘战舰假设需要二十名值班人员,每组十年,四百年需要四十组八百人。加上战斗人员,二百人吧,所以至少一千人。一千艘战舰就是一百万人规模。
一百万人,复活一个文明应该是可以的。关一帆的星舰人类总共才一千多人,也恢复了一个文明。
三体人还有一项技能,就是记忆遗传。父母的知识可以直接遗传黑后代。这就减少了后代学习的时间。这也是其迅速复活文明的一个优势。
三,三体恒星级飞船
大刘早就把所有答案写进《三体》里了。
原文如下:
末日战役结束,人类舰队团灭。
章北海从出逃的“自然选择”号上醒来,走出了指挥室:
章北海慢慢前行,两边的舱室一间间向后移去,它们都大开着门。所有的舱室看起来都是一模一样的球形空间,舱壁是雪白的,像没有瞳仁的眼球。环境很洁净,没有看到一个打开的信息窗口,舰上的信息系统可能已经被重新启动并初始化了。
章北海想起了自己早年看过的一个电影,影片中的人物身处一个魔方世界,这世界是由无数间一模一样的立方体房间构成的,但每一间中都暗含着不同的致命机关,他们从一间进入另一间,无穷无尽。他突然惊奇于自己思想的信马由缰。在以前这是一种奢侈,但现在,长达两个世纪的人生使命已经完成,思想可以悠闲地散步了。
到了转弯处,前面是更长的一段廊道,仍然空空如也,舱壁均匀地发着乳白色的柔光,一时间竟让人失去立体感,感觉世界好生简洁。两侧的球形舱还是全部大开着门,仍是一模一样的白色球形空间。
“自然选择”号似乎被遗弃了,而此时在章北海的眼中,他置身于其中的这艘巨舰更像是一个巨大但简洁的符号,隐喻着某种深藏在现实后面的规律。章北海有一种错觉:这些一模一样的白色球形空间充满了周围无限延伸的太空,宇宙就是无限的重复。这时,一个概念突然在他的脑海中出现:全息。
在每一个球形舱中,都可以实现对“自然选择”号的全部操纵和控制,至少从信息学角度看,每一个舱就是“自然选择”号的全部,所以,“自然选择”号是全息的。
这艘飞船本身则像一粒金属的种子,携带着人类文明的全部信息,如果能够在宇宙的某处发芽,就有可能再次成长出一个完整的文明。部分包含着全部,所以,人类文明可能也是全息的。章北海失败了,他没能把这粒种子撒出去,他感到遗憾,但并不悲伤,这不仅仅是因为自己尽了责任。他已经获得自由的思想在飞翔。他想到,宇宙很可能也是全息的,每一点都拥有全部,即使有一个原子留下来,就留下了宇宙的一切。他突然有了一种包容一切的寄托感,十多个小时前,当他还在睡梦中时,在太阳系遥远的另一端。丁仪踏上他前往水滴的最后的航程,也有过这种感觉。
大刘这段写的很简洁,但其思想却极有深度。
星舰文明之所以能够承载人类文明的延续,关键不在于人数/物资/能源等条件,
而是在于携带的信息量!
实际上,大刘在第一部《三体:地球往事》里就反反复复通过三体文明的演化来强调文明的延续形式和顽强的生命力。
哪怕大灾难毁灭掉大部分的星球生命,强大的文明总能有办法通过某些个体的努力延续下来。
更不用说一艘星际舰船的人和资源了。
另外,大刘在三体中蕴藏的感情和理性都对资源问题做出过解答。
比如,大刘早在《黑暗森林》开篇就给出了逃亡选项的思考:
当三体危机出现后,逃亡主义随之产生,其主要论点是:在人类尖端科学被镝死的前提下,规划四个半世纪后的地球和太阳系防御是没有意义的,考虐到人类技术在未来四个多世纪所能达到的高度,比较现实的目标应该是建造星际飞船,使人类的一小部分能够向外太空逃亡,以避免人类文明的彻底灭绝。
对于逃亡的目的地,有三种选择:其一:新世界选择,即在星际间寻找新的人类可以生存的世界。这无疑是最理想的目标,但需要极高的航行速度和漫长的航程,以人类在危机阶段所能达到的技术高度看,不太可能实现。其二:星舰文明选择,即逃亡的人类把飞船作为永久居住地,使人类文明在永远的航行中延续。
这个选择面临着与新世界选择相同的困难,只是更多偏重于建立小型自循环生态系统的技术,这种世代运行的全封闭生态圈远远超出了人类目前的技术能力。其三:暂避选择,在三体文明已经在太阳系完成定居后,已经逃亡到外太空的人类与三体社会积极交流,等待和促成其对外太空残余人类政策的缓和,最后重返太阳系,以较小的规模与三体文明共同生存。暂避选择被认为是最现实的方案,但变数太多。
也就是说,逃亡方案在技术上成立必须建立尽可能大的生态循环系统保障人类生存。
这点其实在刘慈欣的另一篇早期名作《流浪地球》中也给出过思考和解答。
恒星级战舰的意思是指其最大输出功率达到恒星级别。换句话说,其中的能量储存至少可以保障行星级别的生态循环系统能量需求。
可见,在物质资源上,恒星级星舰可以实现文明在短期的延续和发展。
可能有读者还是不理解:文明的延续为什么核心靠的是信息。
我们可以做如下类比:
生命体的信息传承主要依靠遗传物质所携带的信息量,即普遍依靠DNA。
父母结合遗传给孩子DNA信息,再通过吸收物质生长发育,才能成长为一个生命体。
那么人类文明包罗万象,包括文化,历史,科技知识.....
文明的DNA又是由什么承载的呢?
答案是人!人,是组成文明的最小个体。
你可以想象人类诞生初的远古时期,人口会有一星舰这么多吗?
演化至今的人口终于到达了70多亿。
那么一星舰的人还不够传承文明吗?
另外,人对于文明的理解,对文明之责任的继承,便是人类文明的种子。
四,三体恒星为什么不相撞
不可能通过单纯的冬眠系统,上万延续到新的宜居星球的。
三分之一,三班倒,300年为一个周期,醒来后,必须要繁衍一代,死亡一代。在保持一定数量的人口基础上,不断更新换代,创新才能延续,才有可能掌握新的技术,甚至改造基因。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 玖梦手游 提供的为什么三体里恒星级战舰能承载一个文明的延续?(三体恒星级战舰有多大)详细介绍,大家可以参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