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绿林"一词最早出现在哪朝?有何依据?
绿林(lù lín ),西汉末,新市人王匡、王凤等聚集在绿林山中,至七八千人,王莽天凤四年起事,号下江兵。绿林位于湖北当阳东北。见《汉书》卷九九下《王莽传》,《后汉书》二一刘玄传。
《后汉书·刘玄传》:“王莽末,南方饥馑,人庶群入野泽,掘凫芘而食之,更相侵夺。……于是诸亡命马武、王常、成丹等往从之;共攻离乡聚,臧于绿林中,数月间至七八千人。”
后来以绿林泛指结伙聚集山林之间反抗政府或抢劫财物的有组织集团。词义同“绿林好汉”,“绿林豪客”。
二,绿林是什么意思?
“绿林”一词最早出现在西汉末年,新市人王匡、王凤聚集在绿林山(今湖北省京山市大洪山),组建绿林军,反抗王莽政权,后称除暴安良的英雄为绿林好汉。
《后汉书·刘玄传》中有言:
“王莽未;南方饥馑;人庶群入野泽;掘凫茈而食之;更相侵夺。新市人王匡、王凤为平理诤讼;遂推为渠帅;众数百人。于是诸亡命马武、王常、成丹等往从之;共攻离乡;聚减于绿林中;数月间至七八千人。”
三,绿林什么意思翻译一下
原来 “绿林好汉”中绿林一词竟如此悠久,早在汉朝就存在了
绿林好汉,这一称呼在古装剧中经常存在,用来描述那些聚在一起,以劫富济贫为目的的人员。然而绿林这一词汇,最早可追溯到西汉与东汉之间的一段时期。
绿林军其实最早是一支起义部队,是为了反抗由西汉外戚王莽篡权建立的新朝政权。天凤四年也就是公元17年,当时的新市,即今天湖北京山县发生了大范围的饥荒,当地民众生活没有着落,食不果腹,当时的王莽政权又没有赈济灾民,于是当地灾民在王匡和王凤的带领下发动了起义,以绿林山为根据地,很短时间便发展到几千人的规模。公元21年,王莽见绿林军发展迅猛,派了2万大军征伐,却被打败了。此战过后,绿林军声势更旺,一瞬间发展到数万人的规模。而这些人,为日后东汉的建立,发挥了重要作用。
绿林军
绿林军的壮大,便开始向全国发展。一部分向西发展,进入南群;一部分由王匡和王凤率领北上,又称新市兵,在他们北上攻打到宛地时,这时候当地汉室宗亲,东汉王朝的缔造者也起兵相应了,他就是刘秀。
地皇四年即公元23年,全国各地的绿林军会师,推举西汉宗室刘玄为皇帝,绿林军的首领王匡和王凤被封为为上公,刘秀被封为太长偏将军与王莽争夺天下。不久便大破王莽主力,进入长安,建立了更始政权。
后来由于更始政权内部的分裂,刘秀也与更始政权决裂了,其中一大部分绿林军加入到了刘秀的队伍中,成为了重要的力量。经过十二年之久的统一战争,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了东汉王朝。而绿林军这一词语自此之后,便成为了一些组织的代名词。
四,绿林是古代的什么人
绿林者,多数人脑海会充斥着游移山野,劫富济贫的草莽英雄。首先,就观念而言,绿林往往配置有侠义之心,更兼备仇富扶弱之能。在现在,很多人说到,会不觉嗤之以鼻,然其念想和修为,却高乎常人。虽行径和手段有时令人发指,然其刀下之人多为邪恶害民之徒。
二者,湖北一山,换为绿林。南宋范晔所著《后汉书》,所述王莽政权末,天下混乱,饿殍遍野,以江南为甚。故马武,王常等亡命之流,聚于山野,攻离乡,响应者八千有余。
而湖北,属江南,就汉统治而言,为偏远。
因此,绿林更应该是朝廷边缘化的地方,聚于山林,反抗邪恶残暴,归求祥和太平,常怀救世济人或只为活命的一群人。
后者,各人认为更为合理,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五,绿林在古代是什么
“绿林”具体是指绿林山
首先“绿林好汉”的出现和西汉末年的农民起义军“绿林军”有关。西汉末年,皇帝不好好干事,让外戚权臣王莽钻了空子,窃取大权,建立新朝。
王莽的新朝持续时间比较短,从公元8年到公元23年,只有15年时间。王莽的位子来得名不正言不顺,而且太过超前的革新搞得社会大乱,老百姓困苦不堪,因此在新朝末年,天下已然大乱。各地英雄豪杰揭竿而起,王匡、王凤领导的绿林军就是其中一支相当有实力的势力。绿林军诞生在新市,这支义军驻扎在绿林山,号称“绿林军”。
绿林山在湖北省中北部,有个方圆约350平方公里的山脉---大洪山。大洪山地处我国中央造山带南侧、秦岭山带。大洪山山连山山山相连,山峰多在800米以上,万山重叠、沟壑纵横、山高林密。大洪山屏障江汉,雄镇荆襄,地形复杂,便于藏身,进可攻退可守,因此得到绿林好汉(绿林军)的青睐。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 玖梦手游 提供的"绿林"一词最早出现在哪朝?有何依据?(绿林在古代指什么意思)详细介绍,大家可以参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