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果把汉献帝换成汉武帝刘彻,汉朝还会灭亡吗?
第一,很多答主说的道理没问题,即没有实权,不论有没有能力都发挥不出来。第二,我反驳你们,是因为你显然对汉代的政治斗争和汉武帝本人不了解,结论下得太轻易。
汉献帝遇到的困境,总结起来,权臣,外戚,太监,军权外流。如果你能了解一下刘彻掌权的过程可能会改变想法。刘彻登基的时候年龄小(16岁),整个皇权兵权主要在以窦太后和长公主刘嫖为首的后宫、周亚夫为首的武将阶层、窦婴为首的外戚以及权臣阶层手中,外面还有一堆刘姓诸侯国动不动就谋反,你看他怎么一步步借着诸如攻打百越等等事件不动用虎符就调动军队,如何培养亲信打击后宫和外戚势力,以及后期如何借助外部压力(匈奴)来打击内部势力(刘姓诸王),然后中央集权以后再全力对匈作战的,简直惊为天人。
前期设立中朝(自己百度,我懒得码字),巩固中央集权,打击权臣。后来设立监察制度(自己百度,我懒得码字),打击地方豪强。再后来发推恩令(自己百度,我懒得码字),打击刘姓王爷。亲自从零培养出来的亲信包括并不限于:卫青、霍去病、霍光、董仲舒、张骞、司马迁、司马谈、李广、李陵、桑弘羊、主父偃、苏武、司马相如、东方朔、汲黯、窦婴、韩安国、田千秋、李敢、公孙弘、金日䃅。再后来对匈全面开战,“寇可往吾亦可往”,把匈奴逼退到漠北躲着,向北打到狼居胥山,向西北打到大宛,吞并东瓯国、南越国、闽越国,卫满朝鲜,册封夜郎国,用都护府掌控西域四十八国。
刘彻这种人,骨子里都透着斗争意识,几千年出那么聊聊几个的武字头帝王,如果晚一百年出现,就没有王莽新朝什么事了。如果他晚三百年出现,就没有魏蜀吴什么事了,千万别小看他。汉献帝所有面临的困境的制造者,太监(后宫)和董卓、王允、李傕、郭汜、张济、杨奉(权臣或军阀)之流,见了带着御林军从上林苑打猎回来的十六岁的汉武帝刘彻,我想他们应该连个屁都不敢放。
但是东汉末局面不同于秦末,秦末实际上是秦被天下反叛,失去了合法性。而东汉末,农民起义军先被镇压,之后董卓乱政,董卓李儒一批被镇压了,汉帝国就已经没有名义上的敌人了,内部一统,各地刺史将军都可以自称是讨董安刘的忠臣义士。汉庭失去了中央军,才使得各地诸侯蠢蠢欲动。但问题在于汉庭没有暴政没有失德,天子虽然年幼可以废立,但是皇位正统还在刘氏手里。因而诸侯的路线是事实上掌握天下,而后胁迫汉帝逊位。 所以这样理解,刘协依然拥有皇帝的合法性,保证他的合法性在于新王朝需要从汉朝四百年的传承中得到合法性。但事实上,刘协很难将自身的合法性化为实际的统治实力,这注定了他只是傀儡。而类比秦朝的合法性,秦自绝于天下,故而反秦可以得到大义名分;汉无过于天下,故而需要汉禅才能得到合法性。
二,如果把汉献帝换成汉武帝刘彻,汉朝还会灭亡吗知乎
我也来吹一波
换成汉武帝刘彻肯定是负薪救火,自取灭亡。
若无胡乔木不懂历史,瞎说了句秦皇汉武,汉武帝一直是一个昏君暴君的代名词。
刘彻此人,不是太子出生,全靠母族有钱,贿赂他爹汉景帝入宫。后来靠金钱铺路,加上太子死亡,窦太后需要一个没有根基的人,才侥幸得到帝位。
此人上台穷兵黩武,年年发动对外战争,到处征兵,到他老年,实在没有兵源,就乱抓人,家里面贫穷没有办法入赘的,也成了罪名,抓去充军。
此人极其残忍好杀,滥杀大臣,朝中文臣武将被他杀了个便,而且还亲自杀死了自己太子。这样残暴不仁的只有商纣王能有一比,商纣王还没有亲自杀死自己的嫡子太子。
好大喜功曰武,乱动刀兵曰武,武是中下的恶谥。
汉武帝此人,和刘协掉个个儿,也就是东吴孙浩一样的下场,孙浩也杀伐果断,滥杀大臣。最多刘彻能干掉董卓,遇到曹操还是被杀死,成为一个少帝。
三,如果把汉献帝换成刘邦
历史没有如果,如果没有文景之治,两代人打下的坚实基础,综合国力,即使武帝刘彻雄才大略,也无力对匈奴开战。不是献帝无能,而是东汉未年政治腐败,外戚宦官篡权,内斗不断,皇权旁落,自桓灵至献帝已历三朝,气数已尽。大厦将倾,非献帝无能,换刘彻也是如此。
四,汉献帝能挽回东汉么?
时也命也,汉献帝时期,国力衰退,关键是汉献帝走上历史舞台时,才9岁个小屁孩儿,董卓专权,刘协一边玩去,司徒王允连环计除掉了董卓,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献帝刚出狼窝又入虎口,再次成了傀儡皇帝,后来曹丕登基,建立“魏”,汉献帝刘协做了末代皇帝!
而300年前的汉武帝,登基时已经16岁,而且国力达到了顶峰,如果把献帝换成武帝刘彻,这么一个烂滩子,刘彻又碰上董卓曹贼,一样的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五,汉献帝之后
谢谢邀请。
首先亮明观点:东汉末年,即使把汉献帝换成汉武帝刘彻,也无法改变国家灭亡的命运。
理由有三。
一、大汉王朝气数已尽“气数”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
从概念上解释,它是指人生存或者事物存在的年限。其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就像一个人,如果寿限到了,就是大罗金仙也没办法让他多活一天。
放到历史朝代上,汉、唐、宋、元、明、清莫不如是!
这一点,其实是由封建社会专制体制的特点决定的。
专制体制的几个显著特点。
第一个就是权力在一家一姓内进行传承,没有新鲜血液注入,路子越走越窄,思想越来越僵化;
第二个是接班人选拔机制存在问题,所谓“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即使是个傻瓜也不能改变(晋惠帝司马衷),这一点除了能保证皇位传承的稳定外,于国于民有百害无一利(西晋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第三个是“家天下”权力缺乏监督,既得利益集团无节制地对土地、社会财富进行疯狂攫取,造成贫富分化越来越大,阶级矛盾越来越尖锐并不可调和,虽然有极少数统治者进行一些表面上的社会改良,却是治标不治本,矛盾激化导致改朝换代是迟早的事。
以题目中的东汉为例,它的衰败气象其实从汉和帝刘肇时就已经显现出来了。这一时期由于和帝即位时年幼,窦太后临朝称制,外戚开始真正登上历史舞台。同时,因为光武帝刘秀从一开国就对文官集团的打压,东汉政治先天不足,外戚和宦官先后专权的畸形政治态势,导致整个东汉的国势在后三分之二的时间里,一直没有出现过回暖,更别说是中兴了。到桓、灵二帝的时候,帝国已是积重难返,黄巾军起义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最后轮到汉献帝的时候,实际已经沦为东汉帝国的“名誉主席”和曹操实现政治抱负的一块金字招牌。
就“气数”问题,再以明、清两代为例,明代到宪宗、宣宗,清代到道光、咸丰的时候,帝王虽然有为,帝国却已经进入暮年,这种情况是他们造成的吗?
严格来说不是,因为无论是从性格人品、勤政爱民以及工作能力等各进行方面评价的话,这几位君主其实都可以归入“明君”之属,问题是:当时社会所积攒下来的矛盾已经不是人力所能解决的了——问题出在体制上,出在既得利益集团身上,想彻底解决就得对自己动刀——但这一点是不可能的。
所以,王朝除了慢慢等死,没有其他选择!
第一,刘彻的风格不对。
从治国理政的角度来讲,汉武帝刘彻根本不能算是一代明君,充其量只能是一个权术大师、一个战争狂人。他在抵御外侮、大扬国威方面满分,而在强国富民方面则严重不及格!
对外,打匈奴、通西域、征闽越、服朝鲜、开巴蜀,不是在打仗,就是在打仗的路上;
对内,收盐铁、颁推恩、置酷吏、兴巫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君权在他的手里得到空前强化。
猛一看功勋卓著、政绩斐然,但细一瞧,缺了一项重要指标——民生——这一点与他的前任文、景和后任昭、宣大相径庭:前者给他攒下家底,供他挥霍;后者则给他收拾烂摊子、擦屁股。
也就是说,他的强项是外交、是打仗,不是治国。
而东汉末年最需要的是什么? 是革除积弊、是扶颓救时,但这和刘彻根本不在一个节拍上。
放眼整个西汉,刘彻之前有“文景之治”,之后有“昭宣之治”,主要工作和精力就是发展经济,是王朝国计民生最为稳定的两个时期。西汉能立国二百年,全是因为这两次大治的深厚积淀。
刘彻虽然也有经济政策,比如改革币制、盐铁官营,但是,他和另外几位帝王的目的和出发点却是完全不同。用司马光的话说,就是“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竭国家之力满足个人欲望、成就个人虚名。
他穿越到东汉末年能带去什么?
第二,战争不能解决问题。
《淮南子》记载了一则故事。
战国第一位雄主魏武侯问李克:吴(夫差)之所以亡者,是什么原因?
李克:数战而数胜。
武侯:数战数胜,应该是国家之福,为什么却导致国家灭亡了呢?
李克:天天打仗则百姓穷困而且疲惫,而每战必胜君主就会骄傲,骄傲的君主领导穷困疲惫的百姓,国家怎么能不灭亡呢?
这就是著名的吴王夫差“胜而国亡”的故事。
同样,整个汉武帝时期,他虽然东西南北四面出击,开疆拓土,汉之威名传遍四方。但是,国家和百姓却全部被拖垮了。
正如《史记•孝武本纪》中司马贞索隐:“疲秏中土,事彼边兵。日不暇给,人无聊生。俯观嬴政,几欲齐衡。”说刘彻喜欢打仗,一天也不停,搞得国库空虚,民不聊生。
东汉史学家荀悦则评价说:“奢侈而无限,穷兵极武,百姓空竭,万民罢弊。当此之时,天下骚然,海内无聊,而孝文之业衰焉”。
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没有后来“昭宣之治”的继续休养生息,汉武帝可能就是一个汉朝的“隋炀帝”!
他去替换汉献帝,东汉有可能在名义上也撑不到220年。
汉献帝有性格、有能力也有抱负,无奈生不逢时,这一点像极了唐昭宗李晔和崇祯皇帝朱由检。
他由权臣所立,从一开始的角色就是傀儡。
傀儡的特点是不能有思想,更不能独立自主,凡事看权臣的脸色行事——乖孩子,有糖吃。
不乖的孩子呢?
西汉第三代皇帝刘恭说“(吕)后安能杀吾母而名我?我未壮,壮即为变”,接着就被吕后废杀;
东汉质帝刘缵一句“跋扈将军”,给自己惹来杀身之祸;
北魏孝明帝元诩不满母亲胡太后临朝称制,被毒死;
唐中宗李显想和武则天争一下权(封岳父为王),过把皇帝瘾,立马就被废掉。
汉献帝对自己的处境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认识,更对自己有一个非常准确的定位,所以他做出了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装孙子。
最典型的一件事情就是,他一辈子没有按自己的意志下过一道诏令(不包括《演义》)。即使在公元220年强行“被禅让”之后也是心平气和,并得享天年。
这两种情况就像亡国之君刘禅和李煜。
“此间乐,不思蜀”,被嘲笑了上千年的刘禅活了下来;
而“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李煜却在生日那天被“牵机药”毒死。
在这里并非说刘禅的苟且偷生值得书写,而是李煜当时不思治国,当了亡国奴才忽然想起挺直腰板,他的所谓“骨气”用错地方了。
引出话题:以刘彻的性格,他能在后来汉献帝的境况下立足吗?
难,能不能活下来都是问题!
纵观他的一生,是执拗的一生,是斗争的一生,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强悍无匹,永不服输。
这种性格,曹操能容得下他吗?
即使能,到曹丕的时候还能容得下吗?
曹丕这孩子,连亲兄弟都能逼出《七步诗》来,更何况一个只剩下名份的挂名皇帝!
所以,刘彻换不得汉献帝,也没有人能救得了垂死的东汉!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 玖梦手游 提供的如果把汉献帝换成汉武帝刘彻,汉朝还会灭亡吗?(如果把汉献帝换成汉武帝刘彻,汉朝还会灭亡吗为什么)详细介绍,大家可以参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