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封诸子为王是不是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朱元璋分封诸侯)

三毛 297

分封诸子为王是不是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

一,分封诸子为王是不是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

朱元璋分封皇子为王,其实就是为了强化皇权,更准确的说是强化朱元璋自己的权力。

朱元璋40岁的时候就当了皇帝。他可能对自己的皇子的状况比较了解,也比较重视皇子们的教育,他的二十多个皇子还是比较听话。

所以,他为了能够长期的真正的掌握政权,才采取了分封皇子的做法,毕竟只要朱元璋还活着,那么他的皇子们肯定是会效忠于他的,而且他还有自己独特的看法:

天下之大,必建屏藩,上卫国家,下安民生。今诸子既长,宜各有封爵,分镇诸国。朕非私其亲,乃遵古先哲王之制,为久安长治之道。

也就是说,大明朝的天下,土地辽阔,必须要建立很多藩国,设置藩王,来保卫国家。

与此同时,各位皇子已经长大,应该有册封的爵位,分别镇守自己的封地,不是皇帝私相授受其子为藩王,而是遵循古代明君的先例和制度,这就是天下长治久安的办法和举措。

那么,分封诸子为王是不是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呢?

客观来说,咱们可以分两个阶段来考量朱元璋的分封制能否强化皇权。

一、洪武时期,朱元璋的分封制确实有强化皇权的作用

朱元璋的分封制开始被认为是长久之策,起码在朱元璋这一代人,肯定还是有作用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分封制就会产生负面影响。

当然,这个分封制对朱元璋个人来说,肯定是有好处的,起码在当时可以加强他对地方的控制能力,毕竟是让他的亲生儿子到四处去担任诸侯王,这些皇子们会非常的忠于朱元璋,这个肯定是有好处的。

也就是说,分封皇子确实可以给朱元璋带来加强中央集权的好处,起码在朱元璋这一代是可以实现的。

事实上,被分封的藩王主要在长城一线的河北、山东、山西、陕西、内蒙和甘肃。比如秦王坐镇西安、晋王坐镇太原、燕王坐镇北京、周王坐镇开封。

二、朱元璋去世之后,分封制不但没有强化皇权的作用,反而成为皇权的对立面

至于朱元璋驾崩之后,就很难说了,但是对朱元璋来说肯定还是有益处的。

其实,分封诸子为王,准确的说就是加强朱元璋个人的集权,这是确定性的,至于朱元璋之后下一代人怎么办,下一代人的皇权是否加强了,这个就存在很多问题。

因为到了建文帝的时候,分封的王很多都造反了,比如燕王,最后不就造反了吗?如果没有这个分封的话,就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但是燕王确实很有军事才能,在朱元璋健在的时候,确实为朱元璋加强了自己控制全国的这样的一种实力。

所以说,仔细考量朱元璋的分封制,就不能简单的说是强化皇权,不同的时期,朱元璋的分封产生了不同的作用。

总的来说,朱元璋时代,分封确实是强化皇权的重要措施,随着时间的推移,分封制反而有削弱皇权的实际作用,后来逐步成为影响明朝长治久安的隐患。

我是@龚柳辉请关注我,和我一起走近历史与现实。欢迎大家热心评论和分享!

二,朱元璋为什么分封诸王

朱元璋分封诸子为王,是为保江山,加强中央集权,巩固自己的地位。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一,中央政府的改革

朱元璋是从社会底层一步步打上来的,曾是布衣,今为皇帝,因知皇权来之不易,自然要加珍惜。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自己的皇位,他进行了中央政权的吏治改革。

公元1376年,朱元璋宣布废除行中书省,设立承宣布政司、都指挥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用这三个部分分担负行中省的职责,这三者分立又牵制,防止地方权力过重。

至于丞相制度,他也终于有合理的原因废除,改设六部,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直接归他管辖。公元1382年,他又设立了几个大学士来给他当顾问。

二,设藩王,巩固皇位

朱元璋效仿刘邦,分封刘姓王一样。朱元璋也要封朱姓王。他为巩固朱家江山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封藩。他认为唐宋灭亡就是没有设置藩王,远可守边疆,内可辅朝廷。

洪武三年到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先后分封了二十四个藩王,其中有九个藩王的封国分布在从江西到西北的边防线上,称*塞王*,其中就又燕王朱棣,他们的作用在于低御蒙古入侵。那些在内地的藩王则是用来镇压民众的反抗和监督地方官员。

三,建文帝削藩,引发*靖难之变*

朱元璋以为只要是他的儿子,大家都能齐心。父子齐心,兄弟齐心。他却没想到,历朝历代,越是皇家,骨肉之间纷争越激烈。汉代有七王造反,晋朝有八王之乱,都是前车之鉴。

洪武九年(1376)封藩的时候,有大臣给他上书,说藩王的封国太大,军权太重,却不能保数代以后尾大不掉。到那时再对他们实行削藩,恐怕这些亲王心生怨恨,说不定造反。朱元璋看到奏章后,大骂这是离间他们父子的骨肉之情,结果上书者死在狱内,群臣震恐,无人再论。但是他一边发脾气,一边又在考虑对策。为防止将来藩王们真的做出出格的事,他封藩的同时,又立下了祖训,允许以后的皇帝在必要时下令*削藩*。

不过朱元璋立下的祖训的时候做梦也会想到,就在他死后不久,第二位大明的国君,建文帝朱允炆,就是因为削藩,引起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变*,最终燕王朱棣获胜,朱元璋的孙子朱允炆只做了四年的皇帝。朱元璋为保江山是煞费苦心,千防万防是家贼难防,为了皇位,叔侄隙于墙,皇权无父子,只有无情的杀戮。


三,朱元璋分封藩王

分封诸子为王是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

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建立明朝。为使自己的统治代代相传,长长久久,天下始终掌握在朱家人手里,他先后三次封王,把自己的24个儿子和1个侄孙,派往属地,史称“藩王”。

这些藩王到任后,为官一地,镇守一方。平时不得进宫,除三年一次正常觐见述职,只有特殊情况才可以入宫,就是朝庭出现奸臣或危难可“勤皇”。

朱元璋为使藩王制健康良性的发展,煞费苦心。

一、从权力上做了安排。为避免象西汉藩王权力过大,明朝的藩王只有一定的军权,没有治权,少量配备军队,同时也防止了藩王自己做大,对朝庭形成威胁。所以,做明朝的藩王吃喝玩乐最受欢迎,近女色,兴土木者被评为贤王。

二、人员安排上。明朝从蒙古人手中夺取政权,但蒙古并没有被完全消灭,而明朝定都在南方,那北京的门户就特别重要,所以朱元璋派了能征善战,智勇双全的四子朱棣镇守北京。

三、忠于朝庭,完成好拱卫朝庭的任务。朱元璋规定,藩王之间不得互动,互相拜访,窜通一气,也不能与朝庭内臣走的太近,内外勾结,杜绝里应外合的忤逆事件。如有属地叛乱或农民起义,直接出兵镇压,防止出现唐朝节度使拥兵自重,对抗朝庭。退一万步讲,真出现造反,天下还在朱家人手里。

人算不如天算。待朱元璋死后,朱允炆继位着手削藩,他的四叔朱棣以“靖难”,“清君侧”为名起兵造反,朱元璋设计的藩王大厦坍塌。


四,朱元璋封藩王的利弊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为了吸取前朝皇帝遇到攻击时,孤立无援的处境,朱元璋开历史倒车,分封自己的儿子到各地做藩王。朱元璋分封的初衷就是为了拱卫皇室,这样说来,分封诸子为王也算是强化皇权的措施。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出身是社会最底层人士,能够从穷苦大众之中一跃跳龙门,当上万人之上的皇帝,是通过多少磨难才取得的,所以他对权力的欲望比前朝的其他任何皇帝都强,但是如何将皇权仅仅抓在手中,并能保证万世不倒呢,这是朱元璋遇到的首要难题。

对于前朝的灭亡教训,朱元璋肯定是了解的,唐朝的藩镇,虽然保卫了边疆不受侵犯,但是削弱了中央集权,到了唐末,藩镇俨然成为国中之国,到了宋朝,宋太祖重文抑武,虽然没有藩镇割据的困扰,但是面对北方游牧民族的攻击,宋兵屡屡受挫,不能阻止有效的抵抗,最终轻而易举的被北方民族击败亡国。而到元朝,地方割据势力又有抬头,比如元末河北军阀察罕帖木儿等拥军割据的事实给朱元璋极大的震撼,因此在吸取了前朝的经验教训后,朱元璋决定依靠自己的血亲们,通过依靠宗室子孙对地方军政官吏加以监督和限制。

这些藩王们成年以后,就会前往自己的藩地,开建自己的王府,建立属于自己的军队,按照规定,每个藩王最多可以拥有3个护卫,护卫的人数从三千人到一万九千人不等,藩王的领地重要性越大,藩王所属兵力越多,像燕王朱棣镇守北方要塞,位置非常重要,所以他的兵力也最多,高峰时达到10万人,这么庞大的兵力,也成为他日后造反的资本。

朱元璋的分封制,很多大臣明白会引起内乱,但是朱元璋的明令禁止讨论,遇到反对的人会直接杀头,因此在朱元璋一朝,无人敢反对,而且由于朱元璋的威望,各地藩王不敢造次,都很守规矩。

可到了建文帝一朝,随着藩王势力的壮大,中央对各地藩王的节制越来越力不从心,所以建文帝上台不久,就开始着手进行削藩。

但是没想到的是,朱棣也成气候,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朱棣以清君侧为名,发动靖难之役,最终经过四年的血拼,造反成功,成为历史上唯一造反成功的王爷。

朱元璋当初建立分封制的目的就是为了拱卫皇室,可滑稽的是,恰恰是分封制,成功的将他的皇太孙朱允炆从皇帝宝座上拉下来。如果朱元璋泉下有知,不知他是否会后悔当年坚持实行的藩王分封制。

图片来自网络

喜欢请关注“一切都付笑谈中

五,朱元璋分封藩王是对是错

朱元璋分封诸子,其实就是在开历史倒车。分封制在晋朝以后,早就已经被世人所唾弃。为什么?因为西晋末年八王之乱,八个司马家的王爷,差点把我中华给毁了。

后来唐宋时期,虽然也有不少王爷宗室,却始终没有多大的权势。尤其是宋朝的王爷,因为赵光义斧声烛影的关系,所以一点权势都没有。

到了元朝,更是建立了行省制度,不存在诸侯王占地为王的现象,这跟我们现在所使用的行省制度是非常类似的。可是元朝结束以后,朱元璋偏偏还是要开历史倒车,重启分封制。

为什么?朱元璋有自己的想法。他认为分封诸子为王,就算诸侯王们造反,这天下还是老朱家的。如果是其他异姓将领坐镇地方的话,他们要是造反,极有可能出现朱温篡唐的局面。为此,朱元璋分封诸子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证老朱家皇室地位的延续,并不是加强皇权的一种手段。


朱元璋分封诸子,反而是削弱皇权的手段。

老朱日子过得苦啊,所以他一天到晚就想着让儿子们能够过上好日子。40岁打下了天下以后,朱元璋就开始盘算着到底该怎么给孩子们一个美好的人生呢?

想来想去,朱元璋还是借鉴了汉高帝刘邦的做法,分封自己的儿子们为各路诸侯王。汉朝能够延续四百年,宗室诸侯王们的功劳不小。就算有王莽篡汉,作为宗室的刘秀还能再次扛起大旗,因此朱元璋下定决心要搞分封制。

其实再仔细读一读历史,我们就会发现,诸侯王的问题在汉武帝实行推恩令之前,那可真的是令皇帝头大的问题。

因为诸侯王们在地方上有高度的自治权,不仅有财政权,而且有军权,甚至可以私底下铸币,这是皇帝所不能容忍的。

毕竟皇帝是一国之君,他居然不能插手诸侯国内的事务,这还了得?汉文帝对此一点办法都没有,两手一摊交给了汉景帝。汉景帝发动撤藩,结果爆发了七国之乱,如果汉景帝战败,那皇权岂不是被别人给抢了?

所以说分封制对皇权来说,是伤害非常直接的一种制度。后来朱棣造反成功,朱允炆的皇权不就被他给抢走了嘛!


分封诸子,那是一种自私自利的做法。

朱元璋从小吃苦,他生了二十多个儿子,所以希望自己的所有儿子都能够成为皇帝。可是这皇位只有一个,那该怎么分才好呢?

于是朱元璋想到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分封制。当时郡县制或者说行省制已经相当成熟了,一下子再掺进来一个分封制,的确是在开历史倒车了。

可是朱元璋不在乎,他认为只有分封制,才能让自己的每个孩子都成为地方上的土皇帝。他才不在乎什么皇权削弱的问题,自己的儿子自己疼,自己打下来的天下自己分,碍不着其他人什么事儿。

其实这就是一种极端自私的行为,他分封了诸子,所有儿子都很高兴,就没人争夺皇位了。可是皇位的继承人可是睡不着觉的。


为什么?因为他们会感觉,自己所统治的压根就不是一个大一统的国家,而是二十多个诸侯国组成的联盟,这些联盟成员随时会跟你闹别扭,搞分裂。

这也就是朱允炆最担心的事情,所以朱允炆才会选择削藩,虽然过于仓促,但是出发点,绝对是为了维护皇权。

朱允炆真切地明白,只有消灭了诸侯王,皇权才能够真正至高无上。否则每一个做皇帝的人都会寝食难安。


朱棣上台以后,其实取缔了实质上的分封制。

分封制是朱元璋搞的,朱允炆现在要撤藩,所以诸侯王们以不孝的罪名声讨朱允炆,朱棣更是发动兵变自保。

可是等到朱棣上台做了皇帝,坐到了朱允炆的位置上以后,他立刻发现,侄子的做法一点都不错,这些诸侯王们都是祸害。

这就好比是行人和司机一样,总是会互相嫌弃,为什么?因为他们不会换位思考,司机总有走路的时候,行人也总有开车的时候,互相体谅换位思考,其实就能化解矛盾。


朱棣立刻对诸侯王们下手了,但是他不是废除分封制,也不是削藩,毕竟那么做等于是啪啪打脸了。朱棣采取圈禁的方式来对付诸侯王。

  1. 他下令,所有老朱家的诸侯王,只能在自己封地所在的城市里生活,要想出来必须要向皇帝打申请,否则严惩。
  2. 此外不允许任何诸侯王及其子嗣参与劳动生产工作,也就是说不准你去社会上找工作,只准你在家吃喝玩乐。这是防止诸侯王和社会上的人有过多深入接触,也是腐化诸侯王们的一种手段。
  3. 还有就是解除诸侯王们的政权和兵权,只享有财权,而且必须要受到当地官府的时刻监督,其实跟坐牢没什么区别,就是小日子舒服了一些。

试想一下,你整天被一大帮人盯着,除了在家生孩子,什么事情都不干,你心里会开心吗?因此醉生梦死的诸侯王一堆一堆地出现了。


总结:朱元璋开历史倒车的事情可不止一样。

朱元璋还恢复了殉葬制度,这种惨绝人寰的制度,其实从秦汉时期,就已经逐步消失了。就算有也不是主流了。秦朝就已经开始用兵马俑取代活人陪葬。

可是朱元璋这哥们,却恢复了殉葬制度,只要是自己后宫里没生孩子的女人,包括大量选中的宫女,都需要陪葬。实在是过于残忍,明英宗时期这一制度才算废除。多年以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他再次恢复了殉葬制度。

此外朱元璋强化了跪拜制度。在唐朝宋朝时期,老百姓见了官员已经不需要下跪了,官员之间更不需要下跪。可是朱皇帝下令,以后下官见了上官,就必须要下跪,当官的见了诸侯王也需要下跪,所有人看到朱皇帝都需要下跪。

参考资料:《明史》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 玖梦手游 提供的分封诸子为王是不是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朱元璋分封诸侯)详细介绍,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折扣手游手游

折扣手游手游

最低折扣游戏盒子

下载游戏折扣

扫描二维码下载